【保胃健康】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脾胃病防治与养生知识,解答民众健康疑惑,助力健康生活。
开学后,同学们又要进入紧张的学习节奏啦!每天长时间看书、刷题、用电脑上网课,眼睛的负担可以说是相当重了。最近也有学生家长在门诊问:“能不能推荐一些对眼睛好的药膳?”今天,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中医护目保健知识。
经常玩手机、看电视、使用电脑的人,多数有眼睛疲劳的感觉。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肝不好,眼睛就会不好,所以药典上记载的明目中药,大多入肝经,但是具体的功效却又不尽相同,大家不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明目药材。
常见的明目中药
枸杞子:补益肝肾
枸杞子性平红腾网,味甘,归肝、肾经。俗话说:要想眼睛亮,常喝枸杞汤。枸杞子的明目效果很好,主要用于肝肾阴虚的视物昏花。眼睛视万物的功能是依赖于五脏六腑的精气,特别是肝肾精气的濡养。只有肝肾的功能正常,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发挥正常功能。现代人常常对着电脑加班熬夜,这会导致气血渐衰,肝肾精气亏损,不能荣养眼目,出现视近模糊,望远不明的症状。因此,枸杞子特别适合学生族、上网族、熬夜加班的人食用。
桑椹子:滋阴补血
桑椹性寒,味甘、酸,入肝、肾经。《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凡视五色,皆损目,惟黑色于目无损”。黑色的桑椹子就是眼科常用补血药,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的功效,常用于阴血亏虚之能近怯远、能远怯近等,可与枸杞子、楮实子、熟地黄等伍用。还可用于消渴所致目内出血,日久不散,或反复发作者,可与麦冬、石斛、楮实子等共用。
桑叶:清肝明目
桑叶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刚刚介绍的桑椹子能明目,其实桑叶也能明目,但是桑椹子长于补血,而桑叶长于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所以桑叶适合肝阳上亢引起的目赤昏花,可以配合菊花等清热的中药一起泡用。桑叶还是治疗眼涩眼痒、消除眼部疲劳的良药。可采用桑叶煎煮,用桑叶水蒸气熏眼睛,起到缓解眼疲劳之功效。
菊花:平肝明目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有疏风解表、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中医讲“目为肝之窍”,肝主疏泄,肝气通于目,肝气冲和条达,眼睛才可以很好地视物辨色红腾网,所以,养肝可以明目。菊花辛散苦泄,微寒可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所以如果肝火上亢导致目赤肿痛,就可以用菊花来调理。菊花分黄菊、白菊、野菊,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平肝明目的效果比黄菊花好;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白菊花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最强。
推荐药膳——枸杞猪肝汤
材料:枸杞叶300克,枸杞子30克,猪肝25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2~3人份)
做法:清水洗净食材,猪肝切片,生姜去皮切3片。先将猪肝、生姜加适量清水,煲5分钟左右,再放入枸杞叶与枸杞子煮5~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养肝明目。
适合人群:肝阴虚之视物不明者,常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
枸杞叶可补虚益精、清热明目;枸杞子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猪肝性温,味甘、苦,入肝,能补肝、养血、明目,专治血虚萎黄,夜盲。现代营养学发现,猪肝中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猪肝可调节和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而且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
END
科室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是“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岭南中医消化内镜联盟”牵头单位。主笔编写全国多部行业指南,多项学术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
专科实力:作为岭南(华南)地区一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早筛、早诊中医内镜诊治中心,具有高水平内镜技术,熟练开展无痛胃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及消化道早癌微创切除、胆总管取石等高难度技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等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居前列。
中医特色:中医特色鲜明,坚持以中药封包、耳穴压豆、艾灸、温通刮痧、穴位贴敷、铜砭刮痧、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治疗脾胃病及急危重症,以“三位一体”模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等,临床疗效显著。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 红腾网
双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